出處:雷鋒網(wǎng) 作者:Rachel
三星的人工智能助手世界里,已不僅是我們熟知的聊天機器人了。
當?shù)貢r間 1 月 6 日晚間,三星發(fā)布新聞稿,公布了三星技術和高級研究實驗室(STAR Labs)開發(fā)的Neon項目,旨在打造讓科幻小說成為現(xiàn)實的沉浸式服務。據(jù)悉,Neon是一種通過計算創(chuàng)建的“人工智人”(Artificial Human),外觀、行為與人類相似,具有表達情感和智慧的能力。
雷鋒網(wǎng)了解到,Neon 項目自 2019 年下半年起,就開始在社交媒體上預熱,引起外界關注。最近的 CES 2020 上,Neon 終于揭開了神秘面紗。
“人工智人” 不能完全復制人類
Neon 由兩項技術提供支持:
Core R3,代表“真實(Reality)、實時(Realtime)和響應(Responsive)”,使得 Neon 可用于電影、增強現(xiàn)實體驗及網(wǎng)絡和移動應用,且等待或響應的時間少于幾毫秒,保證 Neon 實時做出響應;
Spectra,負責智力、學習、情感和記憶。目前仍在開發(fā)中,可能會在晚些時候的 Neonworld 2020 上亮相。
因此,三星電子前高級副總裁、Neon 首席執(zhí)行官兼 STAR Labs 負責人、人機交互研究員 Pranav Mistry 在推特中提到:
不出幾毫秒,Neon 就能自動創(chuàng)建新的表達、動作和對話框,與最初捕獲的數(shù)據(jù)全然不同。
他還在一份聲明中提到:
我們一直希望這樣只存在于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虛擬生物成為現(xiàn)實,Neon 將融入我們的世界,成為通往更美好未來——一個真實人類和人性化機器和諧共存的世界——的新紐帶。
就其外形和行為而言,Neon 類似于人類。三星表示,他們將成為人類的“伙伴和朋友”,身份可以是酒店、商店、餐廳等場所的禮賓員和接待員等等。
同時,Neon 與我們所熟知的人工智能助手不同。對此,STAR Labs 在「常見問題解答」中也明確表示過:
Neon 與一般的人工智能助手相比更像人類,是獨立但虛擬的生物,可以表達情感以及學習。但 Neon 并不能完全復制人類,也不是“請求天氣更新”或“播放我最喜歡的音樂”的互聯(lián)網(wǎng)界面。他們主要的作用是通過對話,幫助人類完成以目標為導向的任務,或者做一些需要人類操作的稍微復雜一些的事情。
同時,Neon 還將嚴格保護用戶的隱私,個人數(shù)據(jù)不能在未經(jīng)允許的情況下共享。三星也表示:
隱私是 Neon 的核心。我們堅信,技術的奇跡一定不會侵犯人類的隱私。
另外,據(jù) Pranav Mistry 稱,2020 年會發(fā)布測試版,屆時企業(yè)可獲得 Neon 服務的許可。
“人工智人”已不稀奇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的高保真形象實際上并不是多么新奇的東西。
2018 年 11 月,烏鎮(zhèn)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大會上,搜狗與新華社一起推出全球首個“AI 合成主播”,聲音和外形脫胎于新華社主播邱浩,能夠全天候閱讀頭條新聞;
2019 年 4 月,初創(chuàng)公司 Vue.ai 利用人工智能,模仿借鑒真人模特的服裝、動作、膚色等特征,生成時裝模特形象;
2019 年 11 月,英國首相 Boris Johnson 的 Deepfake 演講視頻的背后正是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
另外,Neon 難免讓人想起 Milo 項目——一種典型的“情感人工智能”體驗,由著名游戲創(chuàng)作開發(fā)工作室獅頭工作室于 2009 年開發(fā)。Milo 背后的人工智能可對語言、手勢和一些預先定義的動作做出響應,程序生成系統(tǒng)不斷更新內(nèi)置字典,能夠將對話中的詞匯與語音進行匹配。
當年 Milo 項目不了了之,但如今三星似乎對 Neon 充滿了信心,還希望未來幾年能將 Neon 背后的技術商業(yè)化。這一切是否會成真,時間會證明一切,雷鋒網(wǎng)也會共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