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How Coca-Cola is using AI to stay at the top of the soft drinks market
作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可口可樂每天供應超過19億瓶飲料,涉及500多個品牌,包括健怡可樂、零度可樂、芬達、雪碧、達薩尼、Powerade、Schweppes和Minute Maid。
大數(shù)據(jù)和人工智能(AI)為企業(yè)所做的一切提供動力——全球數(shù)字創(chuàng)新總監(jiān)格雷格·錢伯斯說:“人工智能是我們所做一切的基礎。我們創(chuàng)造智能體驗。人工智能是這種體驗的核心。”
人工智能有助于解決什么問題?在世界各地銷售軟飲料不是一件“一刀切的事情”。可口可樂的產品行銷全球200多個國家。
在這些市場中,每個地方在口味、糖和卡路里含量、營銷偏好和品牌面臨的競爭對手方面都存在差異。
這意味著,要想在每個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它必須收集和分析來自不同來源的大量數(shù)據(jù),以確定其500個品牌中哪些可能會受到歡迎。它們最知名品牌的口味甚至會因國家而異,而了解這些地方消費者的偏好是一項極其復雜的任務。
人工智能在實踐中是如何使用的?可口可樂每天通過自動售貨機出售大量飲料。在較新的機器上,客戶通常會通過觸摸屏進行交互,使他們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產品,甚至用不同口味的“快照”定制產品。該公司已開始在這些機器上安裝人工智能算法,使它們能夠推廣飲料和口味,這些飲料和口味最有可能在它們安裝的特定地點受到歡迎。
自動販賣機甚至可以根據(jù)它們所處的位置改變它們的“情緒”——商場里的自動販賣機顯示出色彩斑斕、有趣的形象,健身房里的自動販賣機更注重表現(xiàn),而醫(yī)院里的自動販賣機則顯得更有功能。
可口可樂還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社交媒體,了解客戶喜歡在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消費其產品,以及哪些產品在特定地區(qū)受歡迎。90%以上的消費者是根據(jù)社交媒體內容做出購買決定的,了解數(shù)十億消費者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平臺上是如何討論和互動的,對其營銷策略至關重要。為了做到這一點,可口可樂分析了超過12萬條社交內容的參與情況,以了解其客戶和討論產品的人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和行為。
人工智能的另一個應用是為公司的忠誠度和獎勵計劃提供購買證明。當顧客被要求在網站和應用程序中手動輸入打印在瓶蓋上的14位產品代碼來驗證他們的購買時,由于操作的笨拙性,接受率很低,這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鼓勵更多的消費者參與到這些計劃中來,可口可樂公司致力于開發(fā)一種圖像識別技術,通過拍攝一張智能手機照片就可以驗證購買行為。
使用了什么技術、工具和數(shù)據(jù)?可口可樂公司通過其觸屏自動售貨機上的接口收集當?shù)仫嬃掀脭?shù)據(jù),僅日本就安裝了100多萬臺。
為了了解其產品在社交媒體上是如何被討論和分享的,該公司已經建立了37個“社交中心”,利用Salesforce平臺收集數(shù)據(jù)并進行分析,以獲得真知灼見。其目的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內容,這些內容被證明能夠有效地產生積極的參與。在過去,創(chuàng)造這些內容的過程是由人類完成的;不過,該公司一直在積極考慮開發(fā)自動化系統(tǒng),以創(chuàng)建由社交數(shù)據(jù)提供信息的廣告和社交內容。
該公司還利用圖像識別技術,瞄準那些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照片的用戶,推斷他們可能是潛在客戶。例如,可口可樂(Coca-Cola)將其金峰(Gold Peak)冰茶品牌的廣告定位于那些發(fā)布暗示自己喜歡冰茶的圖片的人,或者是圖像識別算法發(fā)現(xiàn)競爭品牌標識的人。一旦算法確定特定的個人可能是冰茶的粉絲,以及與朋友分享圖片的活躍社交媒體用戶,該公司就知道,用廣告鎖定這些用戶可能是有效利用廣告收入的一種方式。
對于購買驗證,現(xiàn)有的圖像識別技術不足以讀取用于將產品代碼印到包裝上的低分辨率點陣打印。因此,可口可樂公司利用谷歌的TensorFlow技術開發(fā)了自己的圖像識別解決方案。這一技術使用卷積神經網絡來實現(xiàn)對代碼的機器識別,而這些代碼通常會因打印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外觀。
結果如何?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自動售貨機的數(shù)據(jù),可口可樂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全球數(shù)十億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是如何變化的。
它利用這一點來通知新產品的決策——例如,決定在美國將櫻桃雪碧作為瓶裝產品推出,因為數(shù)據(jù)顯示,這很可能是一個成功的舉措。
計算機視覺分析和社交媒體帖子的自然語言處理,以及對社交參與指標的深度學習驅動分析,使可口可樂能夠制作更有可能與客戶產生共鳴并推動其產品銷售的社交廣告。
應用TensorFlow創(chuàng)建卷積神經網絡,使掃描儀能夠從一張簡單的照片中識別產品代碼,提高了全球客戶對可口可樂不同忠誠度計劃的參與度。
如果你在多個國家銷售數(shù)百種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市場對你的看法和客戶行為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為不同的市場定制特定的信息,而不是依賴于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
當你與全球品牌打交道時,來自社交媒體或通過你自己的系統(tǒng)(如自動售貨機)生成的用戶數(shù)據(jù)是龐大而混亂的。人工智能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方法來組織這些數(shù)據(jù),并從中得出見解。
圖像識別工具等計算機視覺技術可以分析數(shù)以百萬計的社交媒體圖像,幫助一個品牌了解自己的產品何時、如何以及被誰喜愛。
除了做出營銷決策,完全投資于人工智能的品牌也開始將其用于設計新產品和服務。
這是伯納德·馬爾(Bernard Marr)與馬特·沃德(Matt Ward)合著的《實踐中的人工智能:50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使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來解決問題》(Wiley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作者簡介:伯納德·馬爾是伯納德·馬爾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是國際上最暢銷的商業(yè)作家、未來學家、主講人、企業(yè)和政府的戰(zhàn)略顧問。他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聲音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和大數(shù)據(jù)等領域的知名專家。Marr在戰(zhàn)略、數(shù)字轉型和業(yè)務績效方面為許多全球最知名的機構提供咨詢。他是《實踐中的大數(shù)據(jù):45家成功的公司如何使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來提供非凡的結果》和《大數(shù)據(jù):使用智能大數(shù)據(jù)、分析和指標來做出更好的決策和提高績效》的作者,這兩本書都是與威利合著的。
馬特·沃德(Matt Ward)是伯納德·馬爾公司(Bernard Marr & Co.)的研究負責人。馬特有新聞調查背景,過去幾年一直與伯納德·馬爾密切合作,研究最新的技術話題。馬特是商業(yè)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作家,他曾與IBM、英特爾、花旗銀行和美國宇航局等公司合作。
【來源:千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