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6 日上午 10 點,公安部在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會上通報了全國公安機關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打擊 " 套路貸 " 新型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情況。
據(jù)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政委曾海燕通報,截至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共打掉 " 套路貸 " 團伙 1664 個,共破獲詐騙、敲詐勒索、虛假訴訟等案件 21624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 16349 名,查獲涉案資產(chǎn) 35.3 億余元。
會上,公安部新聞發(fā)言人郭林表示," 套路貸 " 就是新型黑惡犯罪的一種,這種新業(yè)態(tài)的黑惡犯罪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一般以民間借貸為幌子,通過騙取受害人簽訂虛假合同虛增債務,偽造資金流水等虛假證據(jù),惡意制造違約迫使受害人繼續(xù)借貸平賬,不斷壘高債務,最后通過滋擾、糾纏、非法拘禁、敲詐勒索等暴力和軟暴力手段催討債務,達到非法侵占受害人錢財?shù)哪康摹?/strong>
曾海燕在會上指出," 套路貸 " 常用的一些手段,就是事前通過網(wǎng)絡、電話、短信、小廣告這些渠道,以 " 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 " 為噱頭,引誘受害人借款,事中騙取受害人簽訂陰陽合同、虛高借款合同。此類違法犯罪活動隱蔽性強、獲利快、收益高且易于復制傳播,危害極其嚴重。
社會危害性大致表現(xiàn)在:
一是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許多受害人一開始貸款金額很小,但在犯罪嫌疑人的套路和威逼利誘下,很快就背負上了巨額的債務,有的受害人為此傾家蕩產(chǎn),只能賣房還貸;有的受害人被迫退學,離家出走躲避債務;有的受害人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二是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 套路貸 " 團伙普遍不具有金融資質,以民間借貸為幌子,從事非法放貸活動,表面上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與借款人簽訂的是年利率 24% 的借款合同,實際還款中往往是按照超過 2000% 收取利息,遠遠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
三是衍生出多種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為催收債務,一般采取辱罵、恐嚇、威脅等軟暴力手段,有時還伴有一些暴力型犯罪行為,涉嫌非法拘禁、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多種違法犯罪。
四是影響社會穩(wěn)定。一些 " 套路貸 " 借助網(wǎng)絡平臺,從線下向線上蔓延,由傳統(tǒng)的接觸式犯罪轉變?yōu)樾滦偷姆墙佑|式犯罪,侵害的群體人數(shù)更多、范圍更廣,動輒達到上萬人以上,且遍布全國各地,社會危害更大。
同時,公安機關對套路貸和一般的民間借貸做了區(qū)分。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童碧山指出,在 " 套路貸 " 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處心積慮設計各種套路,制造經(jīng)濟糾紛假象,將虛構的債務合法化,非法強占他人財產(chǎn),具有非常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在出借目的、手段方法和法律后果方面," 套路貸 " 與普通的民間借貸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
對此,公安部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嚴打 " 套路貸 " 違法犯罪活動。一是將從事非法討債、高利放貸以及 " 套路貸 " 的黑惡勢力列為公安機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打擊重點;二是積極推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出臺了《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對依法打擊 " 套路貸 " 違法犯罪活動進行了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三是掛牌督辦一批 " 套路貸 " 黑惡案件,派出十余個專家組赴多地實地督導案件偵辦工作;四是主動運用大數(shù)據(jù)、信息化的手段,對 " 套路貸 " 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分析研判,及時發(fā)現(xiàn) " 套路貸 " 線索、部署各地進行打擊。
目前,從公安機關打擊的情況來看,套路貸主要有三種類型:" 房貸 " 類套路貸、" 車貸 " 類套路貸以及 " 現(xiàn)金貸 " 類套路貸。
公安機關提醒廣大群眾,要提高防范意識,選擇具有貸款資質的正規(guī)金融機構進行貸款,準確評估個人還款能力,量入為出,理性借貸,不要輕信沒有資質的非正規(guī)公司發(fā)布的 " 無利息、無擔保、無抵押 " 的虛假宣傳廣告,避免落入 " 套路貸 " 陷阱,遭受財產(chǎn)損失和不法侵害。
來源: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