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耕了無人駕駛駕駛 9 年以后,Waymo 終于在全球最復雜的交通場景——中國有所動作了。
5 月 25 日,Waymo 已在滬成立自動駕駛公司。然而成立自動駕駛公司只是相對簡單的一步。
這家全球技術最前沿的自動駕駛公司如何將技術力量轉化為商業(yè)思維將是橫亙在 Waymo 面對最重要的問題,盡管 Google 方面稱 Google 從未離開中國,但不可否認的是 Google 在中國市場聲量并不如在海外市場大。
Waymo 如何在中國講好一個自動駕駛運營的故事,也是市場所關心的事情。
Waymo 本土化的成數(shù)
隨著 Waymo 在鳳凰城聯(lián)合沃爾瑪在內的五家公司推出接送服務,市場紛紛猜測 Waymo 的入華方式是否以無人駕駛運營的方式撬開。
中國路況之復雜、人流量、車流量之巨大,交通道路之復雜、司機行車習慣之不同,這些都是 Waymo 需要克服的中美差異。
盡管 Waymo 沒有像 Cruise 一樣公布在城市路況的路測視頻,但是并不代表 Waymo 在公共道路也沒有積累。根據(jù) 2017 年美國加州車輛管理局(DMV)的 " 脫離報告 "(Disengagement Reprot)數(shù)據(jù)顯示,在 2016 年 12 月到 2017 年 11 月測試期間,Waymo 在加州公共道路上的總測試里程達 352545 英里。
另外,Waymo 還有一個秘密武器—— "Carcraft"。最多的時候,Waymo 利用 Carcraft 一天能跑 800 萬英里。到目前為止,Waymo 已經利用這套系統(tǒng)積累了 500 萬億英里的里程。 一組數(shù)據(jù)是,Carcraft 每天在谷歌數(shù)據(jù)中心工作 24 小時。而模擬車隊里有 25000 輛測試車。 整個 2016 年,Waymo 總共在虛擬世界中行駛了 25 億英里,相較于在公共道路上測試的 300 萬英里,超出了幾個數(shù)量級。
除了路測數(shù)據(jù)的累積以外,Carcraft 可以將真實的路況進行改頭換面,甚至將多種情況進行疊加,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極端情況。Carcraft 進行模擬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又可以反饋給現(xiàn)實世界的測試車,這樣循環(huán)往復車輛就會越來越強大。有了技術的積累,相信 Waymo 在技術層面克服中國的特殊特殊路況,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而 Waymo 也是最早進行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公司之一。雖然 Waymo 的自動駕駛打車業(yè)務今年年末才會正式在鳳凰城落地,但過去一年多里這項服務其實已經在 " 試運行 " 了。據(jù)雷鋒網新智駕了解,Waymo 的 Early Rider 早鳥項目已經有了 400 多名體驗乘客,這些人只需通過 Waymo 的叫車應用,就能免費乘坐自動駕駛汽車往返于學校、購物中心、健身房或其它服務范圍內的地點。今年年底正式上線后,該服務就會面向公眾開放,不過大家再也坐不到免費車了。
除了自動駕駛出租車,未來 Waymo 的還會在物流、公共交通和個人自動駕駛汽車三大領域開枝散葉。
3 月 10 日,Waymo 表示將在亞特蘭大啟動一個自動駕駛卡車試點項目,為谷歌多個數(shù)據(jù)中心運輸貨物。Waymo 的這項自動駕駛協(xié)議與谷歌的物流團隊合作,通過在谷歌物流網絡中的各個分布式數(shù)據(jù)中心、和港口之間來回行駛,并與谷歌物流部門的送貨和運貨操作結合起來。
這也是 Waymo 在物流領域的試水動作之一。7 月 25 日,Waymo 中國區(qū)負責人王敏也在美團無人配送開放平臺發(fā)布會上亮相,并向觀眾介紹:Waymo 是一家無人技術公司,Waymo 的使命是確保人們安全出行,物品便捷到達。Waymo 以無人配送車的角度進入也是一條可落地的路徑。
中國的競對們
當下中國所有聚焦 L4 級自動駕駛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無論是 Pony.ai、Roadstar.ai,還是景馳科技,都聚焦在 "Robotaxi-service" 的賽道上。中國的出行市場也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因此大家都聚焦在出行服務上。這些 L4 級的自動駕駛公司都在著力構建自己的無人駕駛車隊,也逐漸在開始試水運營。
除了直接自建車隊以外,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牽手出行服務商。8 月 29 日,百度與神州優(yōu)車達成戰(zhàn)略合作 。在自動駕駛方面,雙方將探索 10 萬輛級自動駕駛車隊的商業(yè)化運營,推動自動駕駛朝著量產和運營落地有效過渡,加速 " 自動駕駛 + 共享出行 " 的商業(yè)化應用。
如果按照牽手出行服務商的套路,事實上 Google 的老對手蘋果則更有優(yōu)勢。2016 年,蘋果亦戰(zhàn)略投資的方式向滴滴投資 10 億美金。下文將會詳細敘述蘋果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積累。
而作為中國最大的出行服務商——滴滴,也同樣看見了無人駕駛的前景。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將大大降低司機對出行服務鏈條的依賴;此外也將大大降低成本。此外,擁有自己的無人駕駛車隊也將構筑自己的核心壁壘。
2017 年 10 月 28 日,李開復在未來論壇智慧交通 2.0 的圓桌會議上曾說,Uber 和滴滴需要做成 L4、L5 級別的自動駕駛,把司機的成本降下去才能達到盈利。所以這類公司有很大的經濟動力把自動駕駛做好,可以說是 " 背水一戰(zhàn) "。今年 1 月 26 日,滴滴于北京公司本部,宣布成立 AI Labs(人工智能實驗室),加大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礎研究,加快推進全球智能交通前沿技術發(fā)展。
滴滴有足夠的動力備戰(zhàn)自動駕駛,今年 4 月滴滴聯(lián)合 31 家企業(yè)成立 " 洪流聯(lián)盟 ",意欲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目前,滴滴無人駕駛、智慧交通領域進行投入,未來交通將實現(xiàn)線上化、智能化。
上述都是 Waymo 所要面對的勁敵們。
潛在追趕者:蘋果
除了中國的本土公司以外,Waymo 入華還潛藏著另一個競爭對手蘋果。
事實上,蘋果是自動駕駛的一匹黑馬。據(jù)雷鋒網 ( 公眾號:雷鋒網 ) 新智駕了解,近半年來,蘋果在自動駕駛上表現(xiàn)出頗有彎道超車的態(tài)勢。今年年初,蘋果由最初的 4 輛測試車增加至 27 輛,兩個月后,這一數(shù)字變成了 45。5 月份,迅速增至 55 輛,已經趕超 Waymo,成為僅次于通用 Cruise 的加州第二大自動駕駛車隊。
此外,蘋果還通過挖角的方式彌合技術的短板,而特斯拉就是蘋果挖角的重災區(qū),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曾經主管特斯拉 Model 3 的研發(fā)工作的 Doug Field 已經從特斯拉離職回歸蘋果。馬斯克甚至公開說:" 蘋果 " 就是特斯拉的墳墓。
從 2017 年年末至今,蘋果已經從特斯拉招募了許多員工,其中涵蓋了制造、安全、軟件、供應鏈等領域的專家。LinkedIn 的數(shù)據(jù)則顯示,蘋果至少已經從特斯拉挖走了 46 名員工,工程專家占了 8 人。
不僅如此,在招人方面,蘋果對特斯拉的關注度極高,據(jù)新浪科技的報道顯示,蘋果從特斯拉招到的員工還包括 Autopilot、QA、傳動系統(tǒng)、機械設計、固件等領域的工程師。特斯拉員工對于蘋果似乎也非常有好感,有員工甚至直接從特斯拉跳槽去了蘋果。
分析師郭明琪稱,蘋果技術在汽車行業(yè)行業(yè)上能夠和其他競品進行差異化的打法。隨著蘋果進入汽車金融市場,蘋果服務業(yè)務規(guī)模將顯著增長,和當前消費電子領域的對手、汽車領域的潛在對手相比,蘋果能夠在軟硬件、服務的整合上做得更好。
2017 年,蘋果獲得了在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牌照,其自動駕駛原型車也已經曝光;去年 11 月,蘋果的自動駕駛研究論文首次被公開在了在線論文平臺 arXiv 上,引發(fā)了諸多解讀。
除此,蘋果還有一個重要的優(yōu)勢——滴滴。2016 年 5 月 13 日,蘋果公司已 10 億美元的金額投資了滴滴,而且是以戰(zhàn)略投資的形式進行投資。
目前滴滴無論是用車輛、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技術的儲備能力、與政府的溝通關系,這些都是 Waymo 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在了解中國用戶的心理層面上,蘋果似乎更技高一籌。
因此,Waymo 入華除了本土競爭對手以外,蘋果也是一個潛藏的勁敵。據(jù)雷鋒網新智駕消息:目前 Waymo 也在中國各個城市跑堂口。無論如何,Waymo 以什么場景切入中國市場,都尚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來源:驅動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