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直覬覦著“鄰居”好萊塢,不斷用新技術變換出各種招式,企圖顛覆傳統(tǒng)電影的生存狀態(tài)。
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流媒體的影響,2016年開始,北美電影院線疲態(tài)顯現(xiàn),2017年更是創(chuàng)了22年以來院線票房的新低。
電影行業(yè)很快警醒,從“防守反擊”轉成流血對抗。
在傳統(tǒng)影院的所有“武器”當中,最搶眼的要屬MoviePass了,它一度被視為影院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救星”(或“救命稻草”)。
什么是MoviePass?
說得好聽點,MoviePass是“攪局者”;說得難聽點,它就是電影院線“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自殘式大招。
MoviePass是個2011年在舊金山成立的創(chuàng)業(yè)型公司,它是個移動應用,依托訂閱會員體系運營。
成立之初,用戶每月只需支付9.95美元就可以在美國境內的簽約影院里每天免費看一部電影。
后來因為運營壓力,MoviePass今年6月更改了新套餐,改為每月只能免費看三部電影(MoviePass說自己的內部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15%會員每月看四部以上的電影);而且這三部電影還只能在限定片單和限定時間段中選。
MoviePass提前公布可選影片范圍
它的本意是好的,旨在鼓勵“越來越宅”的觀眾離開家、離開互聯(lián)網(wǎng),更頻繁地走進影院消費。
MoviePass不太能打,且自身難保
9.95美元的“電影自(霸)助(王)餐”看起來很美,但怎么賺錢呢?!
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師Michael Pachter算了筆簡單的賬:
按每月去電影院看三場電影計算,正常應該付25美元,而MoviePass的會員月費是9.95美元,意味著公司每月在每個會員身上要賠15美元。
高成本,是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公司“顛覆現(xiàn)有格局”不可避免的門檻和通病。
在過去一年里,MoviePass致使母公司Helios and Matheson股價下跌近99%;Helios and Matheson在今年第二季度就損失了1.26億美元,每股下跌132.47美元。
目前看起來,MoviePass最大的“功勞”在于,它在普通觀眾中建立起“會員制”線下觀影的概念,也推動了各條院線建立自己的會員項目。(怎么聽怎么像個“先驅”……)
所以Michael認為,MoviePass很快就會如炮灰般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MoviePass提供的這項服務,其實成本遠遠高于連鎖影院自己推出的同類項目。
影院只需要支付拷貝租賃費就行,不至于弄到賠錢那么慘。所以,電影院線開始效仿MoviePass,推出自己的會員包月服務。
連鎖院線Cinemark上周四宣布,它們自己去年12月推出的“電影俱樂部”已收獲35萬活躍會員。這一項目定價為8.99美元每月;
而電影大院線AMC剛剛宣布旗下的“AMC Stubs A-list”在五周內吸引了18.2萬會員。
面對兄弟陣營“搞內訌”,以及業(yè)界對自己盈利能力的質疑,MoviePassCEO、 前Netflix和Redbox高管Mitch Lowe在最近的訪談中回應,自從觀影次數(shù)改為每月三次后,新套餐推出僅一天就新增了15%的付費會員,公司預計在6至9個月內就能實現(xiàn)盈利。
今年6月,MoviePass用戶量已超過300萬,用戶的數(shù)量產生了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
作為第三方服務提供者,MoviePass能對每部電影的熱度產生直觀判斷,這些數(shù)據(jù)能讓電影在離開院線轉戰(zhàn)流媒體、或發(fā)行碟片的階段撈一桶金。
數(shù)據(jù)即價值,特別是對那些不太主流的“分眾類型片”和“小成本獨立電影”來說。
既然花在電影票上的錢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來看的人一定是“真愛粉兒”;只要鎖定住這些真正的目標觀眾,再小的影片也有機會賺錢。
除此之外,MoviePass利用低價電影票帶來的客流增量也為影院爆米花銷售帶來了可觀收入。
如果MoviePass能以“吸引線下客流”為籌碼,從各大影院零食銷售中分一杯羹,那它的盈利前景似乎能更明朗些。
MoviePass提出的五大盈利點,只有數(shù)據(jù)和賣品看起來靠譜
硅谷:MoviePass和影院共同的敵人
互聯(lián)網(wǎng)巨頭們正在顛覆傳統(tǒng)電影渠道的路上“蒙眼狂奔”:它們低調投資影院票務、偷偷踩點兒收購影院。
就在上個月,F(xiàn)acebook與AMC達成了電影票分銷合作。Facebook電影票的產品經理說這樣做是為了讓觀影體驗更簡單、更社交化。Facebook還和Fandango與Atom票務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
FB上的電影購票頁面
財大氣粗的Netflix正在考慮買入紐約和洛杉磯地區(qū)的連鎖影院,以便在讓自己的原創(chuàng)影片有資格入圍電影獎項奧斯卡。
電影院和互聯(lián)網(wǎng)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就是——新片上映的“窗口期”。
電影通常在影院上映不到一年后,就能在網(wǎng)上在線看,觀眾們已經漸漸適應了在線等資源這件事,第一時間去影院看片的沖動大大降低。
電影院最怕的事莫過于“網(wǎng)上有高清資源”。
為防止影院上座率下滑,院線必須牢牢抓住消費者關注的東西。多數(shù)影院通過投資更舒服的座椅、更有技術含量的影院系統(tǒng)、更抓人眼球的新奇特衍生品柜臺等讓影院觀影體驗更不可替代。
在這一點上,MoviePass和影院的利益是一致。
美國人對電影的熱愛歷久彌新,但更多觀影方式的出現(xiàn)促使電影院不得不做出改變。
在變革中,“等死”不如走出去“找死”;跳出固有模式和安全區(qū),至少還有一線生機。
MoviePass只是全球電影行業(yè)“老大哥”身處巨變的信號之一,而且還沒被充分驗證;接下來影院還會為留住觀眾繼續(xù)革自己的命。
【來源:極客電影Geekmovie 作者:LEE、 Gl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