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飛機的時候,機場安檢的層層關(guān)卡最讓人暴躁。好不容易排完長長隊伍,又要對著工作人員掏心掏肺,從隨身行李里拿出液體、充電寶和筆記本電腦。
放心,這種噩夢即將要結(jié)束了。
拍拍屁股就走的機場安檢時代,越來越近
據(jù)《衛(wèi)報》和 CBS News 報道,最近,英國倫敦的希思羅機場(LHR)和美國紐約的約翰 · 肯尼迪機場(JFK)正準備試用一種新的 3D 掃描儀,能讓你輕輕松松過安檢。
對醫(yī)療界來說,這種技術(shù)不算新鮮,其實就是計算機斷層掃描(CT)掃描儀。
▲ 約翰 · 肯尼迪機場(JFK)正準備試用的 CT 安檢掃描儀,圖自 CBS News
一般機場里使用的安檢掃描儀都是 X 光機,就像拍 X 光片一樣,它只能提供平面的二維圖像,而且偶爾 X 射線會被金屬物品擋住,造成視野盲區(qū)。
而現(xiàn)在投入試用的 CT 掃描儀,可以直接將行李箱里的東西 3D 成像。
工作人員只要對著觸摸屏放大或旋轉(zhuǎn)圖像,就可以 360 度無死角看清你包里放的是什么。
▲ 圖自 YouTube
經(jīng)過幾百萬張圖片的訓練,這種技術(shù)可以自動檢測出爆炸物、槍支或其他禁止攜帶的物品。
它還可以根據(jù)物品的材料密度,判斷出你的 100ml 小瓶里裝的究竟是伏特加、沐浴露還是炸藥。
▲ 藍色部分示意為金屬,而紅色部分則檢測為液體,圖自 IDSS
而算法和機器學習還將不斷優(yōu)化 CT 掃描儀的檢測準確性,以減少誤報。
「CT 技術(shù)的使用將大大提高我們檢測危險物的能力?!姑绹\輸安全管理局(TSA)的相關(guān)負責人 David Pekoske 這么說。
自 2017 年 6 月以來,TSA 在鳳凰城和波士頓的機場對這項技術(shù)進行測試,最終承認 CT 安檢掃描儀確實在檢測爆炸品方面更靈敏、全面且快速。
▲ 圖自搜狐
作為 TSA 合作方之一的 Analogic 公司表示,這項技術(shù)確實大大提高安檢速度。以他們家的 ConneCT 機器為例,經(jīng)測試,它能在一個小時內(nèi)處理 600 件行李,放行 300 個旅客。這個速度是用傳統(tǒng) X 光掃描儀時的兩倍。
而英國運輸部表示,會在希思羅機場 6 至 12 個月的試用后,再決定要不要大規(guī)模使用。
如果效果不錯,以后乘客過安檢就不用從手提行李里取出各種物品了。
▲ 圖自 ksl.com
除了免去翻箱倒柜的麻煩,《國際航空安全》雜志的編輯 Philip Baum 認為,CT 安檢掃描儀的投入使用,有可能導(dǎo)致手提行李的液體容量限制取消。
目前對隨身攜帶上飛機的液體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容器不超過 100 毫升,總量不超過 1 升;需要另外用透明塑料袋裝好,獨立過安檢 ……
如果 CT 掃描儀的「鷹眼」真能準確分辨出不同液體,那以后扛著 1.5 升的肥宅快樂水過安檢就不成問題了。
機場安檢簡史:從無到有,再到密不透風
實際上,在 911 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CT 掃描儀就開始用于機場托運行李檢查。但礙于體積和功率消耗太大等問題,它一直沒能成為手提行李安檢處的「工作人員」。
從 2015 年開始,這項技術(shù)陸續(xù)在歐美的機場投入試用。除了希思羅機場(LHR)和約翰 · 肯尼迪機場(JFK),現(xiàn)在人流繁忙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AMS)也用上了 CT 安檢掃描儀。
▲ 圖自路透社
而今天機場安檢這一切「銅墻鐵壁」,是 60 年前坐飛機的「弄潮兒」們無法想象的。
歷史記載的第一起劫機事件發(fā)生在 1931 年,一架泛美航空的班機在秘魯被劫持;但直至 1950 年代,機場安檢的想法才變成現(xiàn)實。
BBC 的視頻資料顯示,當時所謂的安檢也只是純?nèi)耸址欣?,再拿個放大鏡,大概看看男士們的西服口袋。
▲ 截圖自 BBC
雖然劫機事件時有發(fā)生,到 1969 年甚至有 82 起,但航空公司和旅客都不把這當回事。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要答應(yīng)劫機者的要求(比如經(jīng)停某地、跟政府談判,或是交付贖金),旅客跟飛機都可以完好無損。
1970 年初的兩起事件,終于讓航空公司意識到自己的幼稚。
1970 年,一群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用手榴彈和手槍,將 3 架飛機挾持到約旦道森機場,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最終 3 架飛機都被炸毀。
1972 年,3 名劫機者向美國政府索要 1000 萬美元的天價贖金,并威脅要將飛機撞向一個實驗室的核反應(yīng)堆。
這兩件事過后,美國聯(lián)邦航空管理局要求所有航空公司檢查旅客及其隨身攜帶的行李,金屬探測器和 X 射線掃描儀才開始出現(xiàn)。
▲ 機場安檢的標配,圖自 scienceabc.com
明刀明槍不行了,但劫機者們很快又發(fā)現(xiàn)了托運行李的漏洞。
1985 年,印度航空的 182 號航班在大西洋上空爆炸,機上 329 人無人幸免。后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幾名恐怖分子利用「行李托運,但人可以不登機」的漏洞,將炸彈藏在托運行李中。
1988 年悲劇重現(xiàn),泛美航空的 103 號航班在蘇格蘭邊境小鎮(zhèn)洛克比上空爆炸,270 人死亡。
用 X 光對托運行李進行二次檢查,因此成了標準程序。
▲ 警犬也是在 1980 年代才投入使用的,圖自路透社
2001 年的 911 事件之后,機場安檢開始設(shè)置層層關(guān)卡,越來越密不透風。最直接的影響是,所有的刀具都不準帶上飛機了。
同年,一名基地恐怖分子將爆炸物藏在鞋子里,打算在美國航空的 63 號航班上引爆。萬幸的是,因為鞋子受潮沒有點著。這就是現(xiàn)在過安檢會要求脫鞋的原因。
而復(fù)雜的 100ml 液體容量限制,來自 2006 年警方發(fā)現(xiàn)的一起跨大西洋恐怖襲擊策劃:
一群伊斯蘭教徒計劃將液體炸藥偽裝成隱形眼鏡藥水,藏在手提行李里登機,摧毀最多 10 架從英國飛往美國的航班。
▲ 圖自 dailymail.co.uk
但斗智斗勇還遠沒有結(jié)束。2009 年,一名基地恐怖分子將炸藥縫在內(nèi)褲,打算在西北航空的 253 次航班上做人體炸彈,最終被制服。
在這次事件后,美國將傳統(tǒng)的金屬探測器都換成了全身掃描儀,一種是反向散射 X 射線掃描儀,而另一種是毫米波掃描儀。
前者因為輻射和隱私原因在 2013 年被美國棄用,但毫米波掃描儀還在「服役」中。
▲ 美國的機場安檢,或許是世界上最嚴的了,圖自 Wired
雖然很讓人暴躁,但繁瑣的機場安檢也確實是迫不得己啊。
全面投入使用?至少 5 年吧
就安檢這件事,機場和航空公司也相當矛盾。一方面,層層安檢確實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但另一方面,這也經(jīng)常讓旅客惱火,甚至體驗打折。
Business Insider 報道稱,一項對北美機場的調(diào)查顯示,在機場里心情愉悅的旅客比普通旅客多花費 45%。而等在安檢處的時間每增加 10 分鐘,他們「買買買」的支出就減少 30%。
出于這樣那樣的原因,歐洲的機場很積極地探索使用 CT 安檢掃描儀的可能性。而 TSA 對 CT 掃描儀的試用,則是由美國航空公司一手促成的。
過安檢的速度翻倍,快樂翻倍,有什么不好?
▲ 圖自 Business Insider
但 CT 安檢掃描儀的價格也近乎翻倍。
據(jù) Wired 報道,機場安檢用的一般 X 光機每臺造價為 15 萬至 20 萬美元,而 CT 安檢掃描儀則需要 30 萬美元。出于成本考慮,機器的更換或許還需要漫長等待。
而經(jīng)過測試后信心滿滿的 TSA 表示,將在美國的機場繼續(xù)部署 CT 安檢技術(shù)。他們預(yù)計會在今年投入使用 15 臺掃描儀,并在 2019 年再購置 240 臺。
我們預(yù)計,大約 5 年時間,過安檢的乘客就不用從手提行李里掏出任何東西了。
▲ 圖自 AOL
CT 安檢掃描儀供應(yīng)商 L3 Technologies 公司和 IDSS 公司(ntegrated Defense and Security Solutions)的網(wǎng)站信息顯示,目前這種技術(shù)也在新加坡、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亞、日本和中國等地進行試用。
稍等一下,輕松過安檢可能就是下一波機場潮流。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