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兒童電影“式微”?創(chuàng)作觀念滯后,觀影渠道狹窄水煮娛
“六一”兒童節(jié)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jié)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80后北京市民孫先生是一個5歲男孩的爸爸,他發(fā)現,“現在不論電視還是影院,除了熊出沒、豬豬俠之類動畫片,好像沒有別的可給孩子看了。”
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兒童電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2016年,全國電影總票房達457.1億元,兒童電影票房收入約83億元。而從近幾年暑期檔和六一檔看,幾部國產動畫系列電影《潛艇總動員》《賽爾號》《三只小豬》等輪番上映,卻頻頻被詬?。簝热萦字伞⒋植谇彝|化。不少觀眾表示無奈,為何適合孩子看的電影越來越少,好看的中國兒童電影都去哪了?
國產兒童電影“式微”
“我小時候每學期學校都組織看電影,像《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那是我們課外活動最快樂的時光。”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jié)組委會秘書長馮學東回憶。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兒童電影陪伴無數中國人度過童年。改革開放之初,以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為標桿,每年每個國營電影制片廠都要生產至少一部兒童電影。兒童電影制片廠每年要生產5部不同類型的兒童電影。那個時期涌現出《泉水叮咚》《霹靂貝貝》《紅衣少女》等不少經典佳作。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受市場化沖擊,“不賺錢”的兒童電影逐漸沒落。據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統(tǒng)計,近10年來,兒童電影生產數量并不少,一直占國產影片10%左右。目前每年生產國產兒童電影超過60部。但業(yè)內人士指出,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屈指可數。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孟中告訴記者,兒童電影是商業(yè)電影重要類型,業(yè)內稱為“合家歡電影”。目前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電影中,比如《冰雪奇緣》《小黃人大眼萌》等不少都與兒童有關。而記者查看近期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排名前20的電影中,沒有專門為兒童拍攝的電影。
就職北京某互聯網公司的李女士表示,她只給6歲的孩子看迪士尼出品的兒童電影,比如《愛麗絲夢游仙境》《小飛俠》《獅子王》等,“國產的《熊出沒》《喜洋洋與大灰狼》還是不太放心給小孩子看。”
“中國兒童電影商業(yè)孵化還不成熟。沒有票房市場,就沒有高額投資,相關研發(fā)就沒有保障,專業(yè)化水平低,進入惡性循環(huán)。”孟中分析認為。
創(chuàng)作觀念滯后于兒童成長
為什么近些年國產兒童電影佳作缺乏?孟中認為,除了“不賺錢”,還存在創(chuàng)作觀念誤區(qū),“兒童電影概念還較模糊,既包括面向兒童觀眾的類型電影,也包括回憶童年的藝術電影,后者未必適合兒童觀看。”
2015年,國產動畫電影《大圣歸來》成票房黑馬,不僅吸引大批“小觀眾”,也“圈粉”不少80后、90后年輕人,成為國產動畫走出“低幼怪圈”典范。
“兒童電影不能嚴格按兒童生理年齡區(qū)分。好的兒童電影是大人和小孩都愛看。”孟中指出,如今兒童獲取信息渠道和成年人基本一樣,青春期啟蒙也越來越早。而國內創(chuàng)作者對此研究明顯不足。
舉辦過多次青少年影像活動的馮學東發(fā)現,如果內容不夠吸引,孩子們很難在電影院堅持坐一個半小時,“故事一定不能刻意說教,而要從孩子視角出發(fā),寓教于樂。” 他指出,孩子們不在乎有無明星,只在乎內容。一味追求商業(yè)回報的電影,勢必影響孩子價值觀形成和情商培養(yǎng)。
兒童觀影渠道狹窄
“現在不論是學校還是孩子,對兒童影視需求很大。”馮學東分析,“兒童電影市場回報率低,主要因兒童沒有購買力,需要政策引導和扶持。”
早在2004年,全國婦聯等6部門聯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少年兒童電影工作的通知》,強調“在題材、資金、隊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重點扶持創(chuàng)作20部少年兒童題材故事影片和兩部動畫影片。據報道,目前每年約有30多部兒童片、動畫片得到總計約2000萬元政府資助。
但政府扶持政策,客觀鼓勵部分非專業(yè)人士依賴資金資助,制作低成本和低質量兒童影片,發(fā)行渠道也不透明。“這有違兒童電影藝術性和商業(yè)規(guī)律。”孟中指出,“畢竟扶持目的是造血,讓市場自身運轉起來。”
記者了解到,盡管由孟中擔任制片人的《旺扎的雨靴》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jié),但因缺乏商業(yè)發(fā)行資金,國內孩子們還看不到這部佳作。目前,國內兒童觀影渠道較少,基本靠家長周末帶孩子去影院。對此,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會長侯克明認為,“這方面我們需要向發(fā)達國家學習,學校定期組織孩子們進影院,針對不同年齡孩子放映不同電影,組織跟電影主題相關教育活動,票價也相應降低。讓更多孩子走進影院,才能形成良性循環(huán)。”
馮學東也建議,政策應向電影出口渠道更多傾斜,比如成立針對中小學生的院線,或通過補貼以極低價格賣給孩子電影票,讓孩子們有更多渠道看到好電影,才能形成優(yōu)質產業(yè)鏈。
呼吁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
孫先生喜歡電影《紅海行動》,但因暴力鏡頭過多,沒法與兒子分享。有報道稱,票房大片《捉妖記》《美人魚》里都有暴力情節(jié),不少家長不得不帶孩子中途退場。
“很多國產‘合家歡電影’主要從市場考慮追求票房,沒有從兒童本身出發(fā)。”孟中指出。
此外,國內網絡兒童影視資源也并不理想。
打開一些主流視頻網站少兒頻道,記者發(fā)現,播放量最高的國產影片除了動畫片,就是《鎧甲勇士》《舞法天女》等真人飾演的劇目,被網友評價“制作粗糙、缺乏創(chuàng)意、劇情雷人”。
今年初,國內網絡平臺出現大量視頻惡意冒用兒童熟悉的卡通形象,并涉暴力、驚悚、色情等因素,引發(fā)國內主流視頻平臺集中發(fā)力清理。
電視熱播的國產兒童影視作品也廣受批評。據不完全統(tǒng)計,熱門動畫片《熊出沒》中,曾在10多分鐘內出現20多次不文明語言;《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灰太狼曾被伙伴捉弄2347次。受此影響,各地多次出現兒童仿效的暴力場面。
對此,有民間機構曾根據兒童年齡和發(fā)育程度,推出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現在視頻網站呈現內容還是出于商業(yè)考慮,不適合適齡兒童觀看。”馮學東直言,“兒童還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辨別能力,在當前視聽環(huán)境下建立兒童電影分級制度非常必要,可為家長和孩子提供觀影指導意見。”
侯克明表示,社會需要兒童電影去講述人類文明,讓下一代能把文明傳承下去,“兒童電影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于靈歌 陳俊宇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