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漲15%-20% 加密貨幣寒冬已過?新金融
北京時間4月25日早間,比特幣24小時內漲超700美元或7%,刷新3月12日以來的最高位9580美元。加密貨幣均集體大漲,以太幣漲9.4%,萊特幣漲8.9%。
但當天隨后,數字加密貨幣(下稱加密貨幣)價格再次回落。在截至25日18:00的過去24個小時中,除比特幣和風頭正勁的EOS分別取得0.38%和4.8%的漲幅外,市值排名前10的加密貨幣幾乎全線縮水,其中以太幣(ETH)、瑞波幣(XRP)、比特幣現金(BCH)和萊特幣(LTC)跌幅分別為6.4%、7.72%、14.51%和5.5%。
不過,跟此前的暴跌相比,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市場似乎開始“回暖”。過去一周,比特幣價格從4月18日的不到8100美元一度升至4月25日的9746.82美元,漲幅已超20%。盡管其價格隨后在25日17:00又已跌至9300美元附近,但較一周前仍然保有近15%的漲幅。
另一代表性加密貨幣以太幣在前一日升破700美元,不過自25日早上7:00左右也開始下跌,截至25日17:00已跌至639.95美元。過去一周,以太幣已從18日的510美元附近升至624.22美元(截至25日18:15),漲幅超20%,在25日當日,其價格還曾一度突破700美元,漲幅超37%。
此前,2017年12月11日,比特幣曾沖上19783.21美元的高點,一度迫近20000美元大關。然而隨后即開啟了“血流成河”的跌勢并經歷數次腰斬,價格曾在2月5日一度跌破6000美元至5947.4美元。
而此番回暖能否持續(xù),仍待觀察。
加密貨幣價格部分收復失地
加密貨幣研究人士肖磊25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加密貨幣價格上一輪的下跌距今已有超過4個月的調整期,熊市的持續(xù)已激起了部分投資者抄底的欲望。此外,區(qū)塊鏈相關應用在最近數月也不斷涌現,傳統(tǒng)企業(yè)、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yè)紛紛進入該領域,而這一概念熱潮首先帶動的就會是加密貨幣市場。
“另外這和全球其他資產表現也有關系。”肖磊表示,“尤其是美國股市,大部分人已經看到了風險。加密貨幣作為非信用資產,被有些人當作類似黃金的避險資產,會吸引一部分避險的需求。”
在Blockchain Capital合伙人Spencer Bogart看來,對于因宏觀經濟因素而在本周部分拋售其他投資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比特幣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比特幣依然與傳統(tǒng)類別資產不太相關,較之其高點也還有50%的差距,擁有顯著的上升空間。”Bogart表示,“從投資產品組合管理的角度來看,將部分資產分配到加密貨幣上是一個明擺著的選擇。”
BitBull Capital CEO Joe DiPasquale指出,在過去的一周,高盛首次開始招聘加密貨幣相關業(yè)務雇員,湯森路透在24日的一份調查也顯示五分之一的金融機構正考慮在未來12個月內開啟加密貨幣產品交易,這都標志著投資者態(tài)度的轉變,也助長了加密貨幣的價格漲勢。
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研究主管Tom Lee也表示,高盛此次招聘消息的傳出,對于加密貨幣的未來是一個好消息,這將是加密貨幣正在成為“主流”的信號。
Lee在做客CNBC節(jié)目時介紹稱,Fundstrat對比特幣持有者的滿意度的一項指數調查顯示,在今年2月,該指數僅為18(滿分100),為自2011年8月以來的最低數據,而到最近一周,該指數已升至47。
一位資深加密貨幣市場觀察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中國“大媽”“大爺”的進場或許也對近日比特幣價格攀升有一定影響。從他近期參與的多個區(qū)塊鏈相關會議來看,原本以90后為主的參與人群中,現已能明顯感覺到“大媽”“大爺”數量的增長。“隨著中國金融監(jiān)管的加強,很多P2P已經買不了了,房子、股市也不好炒,他們找一些另類投資渠道也很有可能。”
此外,Tom Lee自數周之前起就曾多次表示,結束于4月17日的美國個稅申報對于加密貨幣近期價格走勢有著重要影響。隨著截止日的過去,拋售加密貨幣換取法定貨幣的壓力減輕,比特幣的冬天或已結束。“如果有人買了加密貨幣,在他們通過ICO收到那些獲益的時候,這就是應納稅的。”Lee在16日做客CNBC時介紹,“如果你出售了一個代幣,跳到了另一個代幣,這也是應納稅的。”他指出,美國國家稅務局今年因加密貨幣交易而獲得的稅款可高達250億美元。
“幣圈”投資者看好區(qū)塊鏈潛力
在《加密貨幣時代》《真理機器:區(qū)塊鏈以及未來的一切》的作者Michael Casey和Paul Vigna看來,對于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人們更多在關注上千億財富如何最終化為烏有,卻極少討論廉價資本如何在當時為基礎設施建設注入資金。
近日,兩人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以“我們信仰區(qū)塊鏈”為題撰文稱,互聯網泡沫破裂之后,最為重要的互聯網創(chuàng)新成果正是在這些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當今世界巨頭公司的底層技術也得以實現,而如今加密貨幣的急速波動和區(qū)塊鏈炒作的背后,類似的故事也在上演。
在他們看來,如同當初人們無法預料到Facebook和Uber后來的崛起一樣,現在人們也無法預測哪些基于區(qū)塊鏈的應用會在泡沫破裂后主導去中心化的未來。
這種“信仰”也體現在部分“幣圈”投資者的身上。
來自北京的金先生和黃先生(均為化名)分別于2013年和2017年開始持有比特幣。外界對比特幣對應法定貨幣的價格自去年12月開始的上一輪暴跌采用了“腰斬”“血流成河”等描述,但在他們看來,這似乎并沒有必要過多擔憂,他們對比特幣未來的價值仍抱有充分的信心。
金先生認為,價格的縮水是暫時的,對投資者心態(tài)影響有限。“這次從2017年底的高點進入熊市也才不到5個月,和2013年至2017年初這漫長的熊市比,真的不算長。”
“真正認同比特幣價值的投資者都是用持有的比特幣數量來衡量收益,而不是用比特幣對應的人民幣或美元等法幣價格來衡量。”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真正值得‘痛心’的是沒有通過高拋低吸增加自己持有的比特幣數量。”
黃先生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短期資金進出造成的價格波動,對加密貨幣市場大的資金流向影響不大,如果投資者精力允許的話,這還可以成為很好的套利點。
他坦言,持幣之后,他并不關注所謂的“市場行情”,而是只關注區(qū)塊鏈相關技術的發(fā)展。“這對加密貨幣的影響比較大。”他說,“其他的政府管控之類的,只會造成短期波動。”
黃先生介紹稱,由于投入的資金中一部分并非自己的本金,在比特幣上一輪暴跌的過程中,他也進行過一些出于保護本金目的的買賣。“中間最低點的時候拋了一次,但從現在來看我拋的點就是最低點了,不過第二天我又趕緊買回來了。”他說。
談到未來加密貨幣可能面臨的聯合監(jiān)管,黃先生坦言也存在擔憂。“所以我會關注區(qū)塊鏈技術的最新進展。”在他看來,比特幣是區(qū)塊鏈的一個應用,就像支付寶是互聯網技術的一個應用一樣,“未來即使不是比特幣,也會是別的幣替代它,‘數字黃金’的未來肯定會有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