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終于開始正視“缺芯”之痛了創(chuàng)投圈
北京時間4月17日,所有中興員工都收到了一封“致全體人員”的內部郵件。他們被正式告知:美國商務部4月15日簽發(fā)了一項即時生效的命令,啟動了針對中興通訊和中興康訊(中興通訊控股子公司)的禁止出口令。
美國商務部宣布,由于中興違反了美國向伊朗技術禁售的制裁條款,將對中興實施為期7年(直至2025年)的技術禁售令;這期間,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
對此,中興公司第一時間啟動了應急響應。全天候科技從中興內部郵件獲知:
第一,中興目前正在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就禁止出口令的部分內容提供解釋性指導;第二,中興通訊、中興康訊及其子公司和關聯(lián)企業(yè)已全面停止涉及受美國《出口管理條約》管制產品的所有交易和業(yè)務往來,并等候進一步指示。
中興認為,禁止出口令將對公司產生嚴重和廣泛影響。“考慮到美國法規(guī)的復雜性和某些中興通訊產品可能嚴重依賴原產美國產品,公司將需要確認目前正在進行的每一生產流程、供應鏈部門或其他活動均不涉及原產美國產品”。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中興被禁折射出美國有意通過貿易戰(zhàn)向電信高科技領域“動刀”。
1
中興緊急“自救”
中興對于美國禁止出口令的第一反應是,必須立即停止涉及受美國《出口管理條約》管制產品的交易。
中興內部郵件做出了如下指示:
要求中興通訊和康訊不得購買任何受《出口管理條例》管制的產品,包括受管制的商業(yè)軟件、補丁或升級或技術;不得發(fā)送、隨身攜帶、提供、轉移出口或再出口任何受《出口管理條例》管制的產品;不得提供技術支持、測試及售后服務,不得接受退貨,參與商業(yè)談判等等;不得處理涉及含有超出“可忽略微量”標準(最小美國物料占比)的受控美國成分的產品的任何合同或交易;不得就《出口管理條例》項下的出口許可或許可豁免進行任何交易。
中興公司的子公司及關聯(lián)企業(yè)則不得以中興名義從事上述類型活動。如不清楚某項活動是否被禁止,須向公司合規(guī)或法律相關人員尋求指導。
對于被禁一事,中興通訊于4月17日公開回應稱,公司正在全面評估此事件可能產生的影響,與各方面積極溝通及應對。
中國商務部在當日的新聞發(fā)布中也表態(tài)——商務部將密切關注事態(tài)進展,隨時準備采取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yè)的合法權益。
有中興通訊內部員工告訴全天候科技,此次事件非常令人意外,目前大家也在等候公司進一步指示。中興董事長殷一民在發(fā)給全體人員的內部信中寫道:“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希望大家堅定信心,團隊一直在攻克難關,公司也在積極溝通,并做出最大努力,來促進危機的解決。”
鑒于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外界認為,此次事件大概率需要通過商務部或有關部門通過外交途徑協(xié)調解決。
2
留給中興的時間不多了?
這并不是中興第一次在美遭遇“制裁”,但美國一紙技術禁售令發(fā)出后,這家成立于1985年的老牌通信廠商可能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經(jīng)營危機。
中興通訊以通信設備制造起家,后為拓展電信運營商市場逐步進入手機制造領域。根據(jù)其2017年年報來看,以通信設備為主的運營商網(wǎng)絡營收占總營收的58.6%,而以手機業(yè)務為主的消費者業(yè)務占比為32.4%。
據(jù)路透社預計,中興有25%-3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供應商,但最為核心的零部件都依賴于美國供應商。
中興的手機芯片、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存儲芯片、手機玻璃、光學元件等核心零部件都來自于美國的高通、博通、英特爾、美光、甲骨文、康寧等科技巨頭,短期內無法找到能保持相同競爭力的替代產品,甚至根本沒有替代產品。
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在中興通信設備的核心零部件中,基站有的零部件是100%來自美國公司,中興有1-2個月的備貨,如果不在這個時間內和美方達成和解,會影響中興設備的生產。這對電信行業(yè),特別是中國運營商網(wǎng)絡建設會造成影響,影響未來5G建設。
同時,美國的禁令指出,中興不得“以任何方式參與任何涉及從美國進出口商品、軟件和技術的交易”,這其中包括軟件授權。這就意味著中興將不能使用安卓系統(tǒng)。
由于中興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tǒng),如果無法繼續(xù)使用安卓,對中興將是重大打擊。業(yè)內人士分析,除安卓外,市面上的其他選擇不多,微軟和惠普不再提供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蘋果的iOS只供自主設備使用,唯一可能的選擇是三星的Tizen。不過,Tizen系統(tǒng)沒有獲得廣泛接受,只支持很少的應用。
數(shù)據(jù)顯示,中興是美國市場出貨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機廠商,市場份額超過10%,僅次于蘋果、三星和LG,年出貨量超過千萬部。在中興手機其他市場急劇下滑的情況下(去年全球出貨量僅為4300萬部,同比下滑17.3%),強勁增長的美國市場被認為是中興手機最大的希望。
3
中國“缺芯”之痛
中興在美國被禁,展現(xiàn)了中國科技企業(yè)在美國受到的層層掣肘。在智能手機行業(yè),IDC數(shù)據(jù)顯示,華為、OPPO、小米都沖進了2017年市場銷量前五,但除華為外,其它整機廠商的芯片供應鏈高度依賴國外公司。
手機業(yè)務對芯片的主要需求為AP處理器,而手機和通信設備對LTE基帶有共同的需求。從第三方報告來看,這一市場的核心玩家均為高通,且從份額來看高通均保持著市場龍頭地位。
來自Strategy Analytics的兩份報告分別顯示,2017年上半年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市場,高通以42%領先聯(lián)發(fā)科、蘋果、三星LSI和展訊,且高通有進一步向上拓展的空間;2016年LTE基帶市場,高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50%,聯(lián)發(fā)科和三星LSI分別以24%和10%緊隨其后。
也就是說,目前中興通訊想要開展上述兩項核心業(yè)務,皆離不開高通的產品供應,而目前國內廠商并沒有能力吃下其全部訂單。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中興事件給我國制造業(yè)敲響了警鐘,顯示出我們在基礎領域的短板。未來一旦供應鏈企業(yè)出現(xiàn)意外(例如并購、產品漲價),中國幾大手機制造商就會受到?jīng)_擊。
事實上,近年我國芯片行業(yè)也在快速發(fā)展。IC insights報告顯示,全球純芯片設計公司50強中,2009年只有一家中國公司——華為旗下的海思。2016年,中國進入該榜單的公司增長到11家,包括海思、展訊、中興、大唐、南瑞、華大、銳迪科、ISSI、瑞芯微(Rockchip)、全志(All winner)、瀾起科技(Montage)。
但是相較于國際先進芯片技術,我國的芯片業(yè)發(fā)展水平仍然有一定差距。目前,中國90%以上的高端芯片依賴進口。盡管政府扶持芯片產業(yè)多年,但中國在芯片自給率上,尤其是高端芯片上,并無太大突破。
4月16日,受中興消息影響,中興通訊在美國的主要供應商股價也出現(xiàn)大幅下跌,其中高通下跌1.72%、美光下跌1.11%。但是長川科技、北方華創(chuàng)、江化微等國產芯片概念股卻逆勢上揚。
“制裁再次顯示了芯片國產替代的重要性。隨著國家加大投入,國產芯片機遇凸顯,踏實研發(fā)的公司有望在風口中成長為巨人。”有國產芯片公司研發(fā)人員強調,上述國產芯片概念股的上漲就反映了這一市場預期。
4
押注AI芯片
中國企業(yè)要走出目前技術集成商的尷尬境地,擺脫在核心技術被美國卡脖子的不利境地,只能繼續(xù)大舉投入5G、集成芯片、顯示屏、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云計算等核心技術與未來技術的研究與研發(fā),打造自己的科技巨頭。
華為多年苦心研發(fā)海思芯片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2017年,華為海思發(fā)布了全球首款10納米技術的AI芯片,同時紫光和海思躋身全球前十大芯片設計企業(yè)行列,華為也順利地在高端機型中使用大量海思麒麟芯片,不再受制于人。
不過,對于美國的強勢打壓,華為正考慮放棄屢屢受阻的進軍美國計劃,專心經(jīng)營其他市場。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 4 月 17 日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表示,現(xiàn)已斷絕和美國政府溝通,“放下更輕松”。
AI芯片國內起步并不算早。西井科技CEO譚黎敏告訴全天候科技:“在AI芯片方面,英特爾依然是一個非??膳碌膶κ郑捏w量規(guī)模甚至要遠遠超越所有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只做處理器壓力會非常大,在2018-2019年,(這種壓力)就會逐漸會顯現(xiàn)出來。”
同時,不少芯片公司也開始盲目跟風押注AI芯片。地平線機器人CEO余凱表示,中國現(xiàn)在有50多家做AI芯片了,但是中國的創(chuàng)新土壤仍較差。“當年我們開始做AI芯片,希望這個是方向,會重視,但是沒想到會被大家跟風的這么厲害。” 余凱說。
深鑒科技CEO姚松對全天候科技表示,中國AI芯片企業(yè)整體處于一個快速蓬勃增長的階段,新的應用場景和愿意嘗試新方案的公司也非常多。
“AI芯片最終還是分場景,在不同的場景里有一些巨頭會出來,如果既想做服務器,又想做某一個垂直應用,我覺得會很難。”姚松說,比如說??低曔@種公司在國外是沒有的,但是在國內能成長一個4000億人民幣的公司。
在業(yè)內看來,半導體產業(yè)鏈上只要中國能夠將其中的任何一環(huán)攥在手里,都是可以掌握話語權的。但國內最大的問題還在于芯片基礎人才方面的短缺。
“在英偉達、英特爾,你可以找到已經(jīng)量產過好多CPU的資深工程師,在國內,真正有這個級別的工程師的整體量還是比較少的。”姚松說。
根據(jù)由學術分析系統(tǒng) AMiner發(fā)布的“2017年全球AI學者權威排行榜”,在七大類總計700人次榜單中,美國學者總計370人次排行第一,而中國學者(含港澳臺地區(qū))僅有25人次。
文|舒虹 徐志成
來源|全天候科技
1.砍柴網(wǎng)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wǎng)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wǎng)",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wǎng)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jīng)砍柴網(wǎng)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