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很熱,為何智能音響不火?自媒體
如今,在全面的硬件智能化的趨勢下,智能手機、智能電視、手環(huán)、家庭套裝、智能空氣凈化器等,眾多智能硬件產品都火了。然而,似乎唯獨智能音響沒有火起來,盡管SONOS、DOSS、BOSE、電蟒、科大訊飛、360、果殼等國內外企業(yè),紛紛推出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智能音響周邊產品, 音響智能化浪潮大有逐漸風起云涌之勢。
但作為家庭場景中使用頻率較高的產品之一,音響智能化還沒有真正被廣泛接受;與此同時,傳統(tǒng)音箱的出貨量,依舊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智能音響的出現并沒有形成顛覆式的局面。那么,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源,究竟出在哪里?
誤區(qū):音箱+音樂APP=智能音響
相信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智能化”無疑是能夠打動其購買智能音響的一個重要理由。很多廠商在宣傳智能音響產品時,自然也將宣傳重點放在了智能方面,告訴消費者這是一臺智能化的音響,可以用手機APP遠程控制,在APP后臺,還有與蝦米、多聽、蜻蜓等國內多家音樂內容平臺合作組成的巨大音樂數據庫,這樣就可以一鍵隨心收聽任何喜愛的音樂。
當用戶買回去之后發(fā)現,所謂的智能音響,依舊還是一臺只能聽音樂的設備,鬧鈴提醒、開關機、一鍵收聽等功能接近雞肋,APP細節(jié)體驗不完善,并沒有帶來超出預期的驚喜。音響硬件+音樂APP的簡單組合方式,還只是音響智能化的初級階段,這也是當前大多數音響廠商推出智能音響存在的最大問題。
智能音響要想真正打動消費者,無論是在產品定位、使用場景還是細分需求等方面,不僅僅要考慮前端的用戶體驗, 更應該從大數據分析、云服務、人機交互等后端上下功夫,實現智能化的高階進化。因為,智能化的音響體驗并不是互聯(lián)網+時代音頻產品的主旋律,而是可以實現真正人機交互功能,能夠顛覆原有音響產品形態(tài)和使用習慣,這才是用戶所期待的。
博弈:音質、設計、價格如何平衡?
在智能手機發(fā)展初期,要想兼顧屏幕、性能、電池續(xù)航、拍照像素等各項指標能力,消費者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在低端市場,往往是顧此失彼,消費者只能忍痛割愛根據自己偏愛進行抉擇。
此時智能音響產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和智能手機初期極為相似,由于制造成本、消費頻率等因素的制約,很難在音質、外觀設計、銷售價格之間達成平衡。造成的結果便是,如果你想要追求一定的音樂品質,則可能無法獲得科技酷炫的外表。如果你十分在意價格,但又想嘗鮮,那勢必要放棄對震撼音質的選擇。
那么,智能音響能否遵循這智能手機的發(fā)展路徑,借助資本以性價比優(yōu)勢帶動銷量的提升?在筆者看來,由于智能手機突破了功能機的功能邊界,給普通大眾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因為無限的想象與巨大的發(fā)展空間,才促使資本加速涌入,將原本的低頻消費品變?yōu)榱丝煜?。因此,同樣為低頻消費品的智能音響,如果想要進一步促進產業(yè)鏈的快速發(fā)展,就必須擺脫人們對音響的傳統(tǒng)認知,在“智能化”上重點發(fā)力,利用音響先天的語音優(yōu)勢、家庭使用場景等,讓智能音響更加地氣,沉底融入未來的智慧生活之中。
定位: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樞”
智能音響要想實現對傳統(tǒng)音響的顛覆,最首要的問題,還是要想清楚究竟自身的定位問題。
首先,用戶使用智能音響,將不再是用來聽聽音樂而已,希望獲得更多的智能化服務,例如利用“人體感應”功能,當用戶回家或者經過時,觸發(fā)人體感應實現人機之間的問候;再或者,如果用戶想要查詢天晴情況或者收聽音樂廣播,只需要提出問題,智能音響憑借良好的人工智能處理技術,便能夠精準給出答案,帶給大眾用戶真正的音響智能化體驗感受。
其次,語音操控功能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樞。在未來的智能家居生活中,能夠控制一切家電的,恐怕沒有什么比智能音響更具優(yōu)勢。因為在未來,人們對智能家居對科技的興趣點,不是在于先拿出手機操控APP,而是直接進行語音操控,因為語音操控更簡單更直白。
再者,從使用場景來講,音響通常是放在客廳或臥室使用,無論哪種使用場景,都是整個家庭的核心區(qū)域,擺放區(qū)域無疑最適合用戶利用智能音響具有的先天語音優(yōu)勢與智能交互功能,控制其他智能家居產品。在不遠的未來,所有智能家居產品都可以接入到智能音響之中,帶給用戶全新的便捷語音操控方式。
到時,智能音響不再僅僅是一臺音響,提供多樣的音樂服務,還將成為整個智能家居的核心中樞,擁有更多的想象空間與龐大的能量顛覆傳統(tǒng)音響。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